海洋議題

全世界的海洋覆蓋著70%的地球表面,對這個星球上的生物來說海洋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海洋能調節全球的氣候、提供大氣層的氧氣、當然也乘載著海裡千百萬種生物的棲息地,小至浮游生物、大至藍鯨。而除了水中的生物以外,複雜的海洋食物鏈同時也供給陸地上的生物,譬如熊、海鳥、以及人類。海洋與我們的食物、文化、以及健康都有著緊密的關係。

漁業以及養殖業的過度開發是人類對海洋所造成的最大傷害,這些行為對海洋生態最有害的影響是以下這幾項:

過度捕撈

全球海產食用量從1970年至2016呈現兩倍的成長,目前每戶平均一年消耗約20公斤的海鮮,創下史上最高的紀錄。漁業科技的進步讓我們可以更輕鬆、更快速的捕撈海產,也因此促成了過度捕撈。全世界90%的魚群已被捕撈殆盡、或是正面臨過度捕撈的危機,僅剩10%的魚群產地還待遭受到同樣的厄運。換句話說,海洋物種繁衍的速度遠遠趕不上人類捕撈的速度。

錯誤捕撈

不一定所有被捕獲的海洋生物並都會成為餐桌上的的佳餚,據估計有40%被漁船捕撈的海產都是所謂「誤捕」的品種,無論是不值錢、太小、太輕、或是瀕臨絕種的海產,都會被漁夫丟回海裡。但大多數被誤捕的生物就算回到海裡也會因為已受到傷害而死亡,所以食客們應該要多加了解吃下肚的海鮮是透過什麼方式捕撈的,如遠洋的延繩捕和拖網捕都是非常容易造成誤捕的方式。

棲地破壞

某些捕撈與養殖的方式會破壞海洋生態的棲息地,造成產卵、孵化、或是保育環境的快速消失,也使得仰賴該棲息地的生物無繼續繁衍後代。珊瑚礁、海帶森林、紅樹林、濕地等都是孕育大量生物的地點,如果遭到破壞則對海洋生態有著極為嚴重的後果。

漁業以及養殖業的過度開發對海洋生態有著全面性及全球性的負面影響,因此,Ocean Wise 計畫正積極的結合合作夥伴以標籤的方式幫助消費者為海洋生態做出最有益的採買決定。如果在食品包裝上看到 Ocean Wise 的標籤,表示購買該項海產不會對海洋生態造成無法修復的創傷,詳情請看 Why We Exist。

 

 

Get Involved

Are you passionate about the future of our oceans? We’re always looking for ambassadors to help support our mission. Get connected and join us in the sustainable seafood movement today.